多巴胺穿搭走红,有演员“拍同款”?律师提醒……
“多巴胺穿搭”指的是通过色彩缤纷、多样化的穿搭,来调动人们的正面情绪,促进快乐因子多巴胺的分泌,给人传达一种愉悦、欢快的心情。简而言之,就是把快乐穿在身上。
此行为侵犯了受害者的肖像权,民法典对此有明确规定,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他人肖像。受害者可以要求平台立刻删除并加强监管,也可以依据民法典对侵权人提起诉讼。需要注意的是,侵权人不限于制作图片视频者,也包括转发者。除民事维权之外,还可以启动行政处罚机制,例如可按照寻衅滋事进行处罚。
曾有媒体发文谈“AI换脸”时表示,当一项新技术横空出世之际,背后的漏洞风险也应当审慎评估,相关的规定应该适时跟上,努力缩短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时间差。
技术滥用风险在加剧
今年5月,“某科技公司老板遭遇AI换脸诈骗”一事引发网友热议。除了诈骗钱财,此前还有女子被人利用AI“一键脱衣”造黄谣,某男子利用视频合成技术,将电视剧中与某知名女星亲吻的男主角换成自己以蹭流量,效果都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。如上案件细节不尽相同,但无不直观展示了一些人利用AI作恶的可怖之处。
为了规范人工智能发展,尤其是规避AI换脸带来的系列问题,去年12月,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正式发布,对合成数据和技术管理规范进行了明确。
比如,关于授权同意的原则提到,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、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,“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,并取得其单独同意”。
简单来说,这些技术服务公司,不能随便使用普通人的人脸来换脸,必须经过本人同意,换脸不是想换就能随便换,也不是给钱就能随便换。
当然,人工智能开发还是一个高速成长的领域,规则的健全完善还需要时间。但不管怎么说,以上案件都提醒我们,技术被滥用的风险,对普通人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威胁,绝对不容低估。
对大众来说,在人工智能时代,我们得更加警惕,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,需要转账时应更加谨慎地核实。而对行业而言,必须尽快立规,明确信息保护红线,加强对技术服务商行为的规范引导等等。
只有AI换脸、AI拟声等在每一个环节有据可依、严格授权,提升造假诈骗难度,才能更好地保护每个人的信息和财产安全。
提高警惕!